gov-1000-75
京华网
京华网  >   国内  >  正文

国际博物馆日:一杯五粮液里的文化典藏

评论

5月18日,是国际博物馆日。博物馆,是历史的记忆和承载,逛博物馆,就像一场时空穿越之旅,去体验一场惊艳、一场震撼。

一杯五粮液,半部白酒史——作为中国浓香型白酒典型代表,一杯五粮美酒之中,是满满的中国酒文化缩影。

国际博物馆日,一起去看一杯五粮液里的文化典藏。

一杯五粮液里的中国白酒传承

发于唐、兴于宋、精于元、成于明、得名于清,传承已逾千年——五粮液是时代变迁重要的经历者和见证者,是中国白酒传承的实践者,是一座“活着”的白酒博物馆。

2005年,五粮液明初古窖泥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,是国家博物馆目前收藏的唯一一件“活文物”,而五粮液窖池群及酿酒作坊也被列入“国家工业遗产”,并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。

image.png

“五粮液酒传统酿造技艺”,同样惊艳天下。在浩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,五粮液酒传统酿造技艺亦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。2008年6月,“五粮液酒传统酿造技艺”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牵头的“考古五粮液”研究项目中,其重要成果发布——确认元末明初时四川已出现中国白酒作坊,这是对五粮液传承的又一次科学追溯。

image.png

五粮液一贯注重白酒历史传承保护。建于1988年的五粮液酒文化博览馆,是国内建成最早的酒文化博览馆,并于2022年完成升级改造。该馆占地约2400平方米,采用当代博览馆的展陈方式,运用艺术装置、实物模型、数字导览等手段,通过文物、文献、图片、雕塑、绘画,采用当代博览馆的展陈方式,运用艺术装置、实物模型、数字导览等手段,向人们展示了千年中国酒文化的历史画卷,它是一部浓缩的五粮液酿酒历史。

从明代延续至今的“国宝活文物”

“起锅咯!”从半空中伸出的铁质吊钩,将一个直径1米多的“锅盖”吊起,一时间,氤氲的蒸汽从甑子里升腾而起,混合着粮食和酒糟的香气扑面而来——这是五粮液501酿酒车间“全恒昌”酿酒作坊里动人的“起锅”场景。

“全恒昌”和紧挨着它的“利川永”,隐藏在宜宾市滨江路附近一个小巷子里,是五粮液大名鼎鼎的501明初古窖池群的一部分。“501”的“5”代表的是五粮液,“01”指的就是五粮液的第一号车间,由“长发升”“利川永”“全恒昌”等拥有650多年酿造历史的古作坊整合在一起。

image.png

从历史深处走来,“长发升”“利川永”等八大酿酒古作坊,从明代延续至今,从未间断生产。

这是延续至今的“国宝活文物”:始建于1368年,至今已有650多年的五粮液明代古窖池群仍在日复一日地进行着白酒酿造——这里是迄今为止国内建造最早、不间断连续使用时间最长、保存最完整的地穴式曲酒发酵窖池群。

正是这些不可复制、十分珍贵的古窖池群,为五粮液赋予了独特的浓香风格。窖龄越长,窖池越能富集大量有益于酿酒的微生物群落,它们赋予了五粮液独特的“大国浓香”。

在这里,看得见传承逾千年的古法酿酒技艺,看得见可品味的悠久酿酒文化。

五粮液“和美文化”里的美好生活畅想

2023年“国际博物馆日”主题,是“博物馆、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”。

对于什么是可持续与美好生活,五粮液给出了精彩诠释——和美。“和而不同 美美与共”的传统哲学思想,在“和美五粮”品牌内涵中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。

这从五粮液的酿造就可见一斑——五种粮食科学配比、和美融合:高粱产酒清香味正,大米产酒醇和甘香,糯米产酒纯甜味浓,小麦产酒曲香悠长,玉米产酒喷香尾甜。

image.png

天地人和。四川宜宾拥有年均18℃的温润空气、特有的弱酸性黄黏土、清冽甘甜的江水、神奇的微生物群落,地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粮农组织誉为“在地球同纬度上最适合酿造纯正蒸馏白酒的地区”,赋予了五粮美酒先天的产区优势。

五粮液相关负责人表示,五粮液始终秉承“弘扬历史传承,共酿和美生活”的初心,践行“和美种植”“和美酿造”“和美勾调”“和美营销”“和美文化”五维合一的和美主张。

白酒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。五粮液坚持品质为基、文化铸魂、守正创新,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,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“和而不同,美美与共”的和美理念,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和切实的行动实践,努力做好中国白酒文化的传播者和世界酒文化交流的连接者。



声明: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,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观点,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投资有风险,需谨慎。

ad11
bottom1 bottom3 2015123002 cert2017 dbtp01 ft02

注:凡注明来源非本站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
京华网致力于资讯传播,希望建立合作关系。若有任何不当请我们,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。

http://www.jhar.cn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

版权为京华网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