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全国已有不少省份的接种门诊已经可以打2025年最新上市的流感疫苗了!
相信很多家长也刷到了门诊的通知。
朋友圈里也开始有人晒图:“今年流感疫苗可以接种了!”
这时候,你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可能是:
“我们家孩子要不要现在就打,还是等秋冬季再说?”
儿童流感疫苗
现在打VS秋冬打,哪个更好?
你是不是也有这样担心:
“如果现在打了,会不会到冬天就没效果了?”
这里我们先说结论——
流感疫苗到货,就可以开始打
特别是家里有小龄娃的
为什么这么说?
一是苗起效需要时间
宝宝不是一打完疫苗,就马上有保护力。
一般来说,疫苗接种后需要2~4周,才能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。
如果你家孩子是 8 岁以下,没有打过流感疫苗的:那还得打两针,中间要至少间隔 1 个月。
这个完整的接种过程就要花上将近 2 个月时间。
掐指一算,如果孩子现在(7月、8月)才开始打第一针。
到10月刚好产生具有保护性水平的抗体——这时也是很多地区流感可能真正开始流行的时候。
二是:开学季,集体生活有隐藏风险
我国每年报告的流感暴发疫情中,90%以上发生在学校和托幼机构。
孩子一旦回到学校或幼儿园,就意味着每天与几十个同龄小孩密切接触。
一旦有人中招,很容易传染给一整班同学。
感染了流感,不仅孩子身体受罪,家长也要请假照顾、跑医院、排队挂号……
有的孩子还会诱发哮喘、肺炎、中耳炎等并发症。
而这些,其实都可以通过一针疫苗来有效预防。
三是:新版指南已取消“10月前打”的时间限定
很多人还记得老说法“10月底之前打上就行”。
但最新版的《流感疫苗接种技术指南》已经把这句话删了,改为一句更明确的建议↓
说白了,只要你当地能打上流感疫苗,就可以安排起来了,不用等。
四是:现在疫苗刚上市,排队不紧张
等到流感高峰期,很多接种门诊会爆满。
有经验的家长都知道,早一步安排上,省心也省事。
而且现在疫苗品种齐、选择空间更大,等到了接种高峰,可能只有单一品种可选了。
强调一下:
不管是7月打还是10月打,最重要的是——去接种!
该打的这针,别错过了。
儿童流感疫苗这么多种
到底怎么选?
一说起流感疫苗,家长群里就开始出现各种灵魂拷问:
“你家娃打的打四价还是三价?”
“打针和鼻喷的,我家娃选哪种?”
别急,下面就把市面上常见的几种流感疫苗、适用人群、接种方式,一次性讲清楚。
从年龄段怎么选?
不同年龄,接种程序不一样
家长们注意啦。
各个年龄的孩子,在接种程序上不一样,尤其是首次接种的宝宝,更要注意时间规划:
这里有一个常见误区:
有的家长看到别人家孩子打的疫苗剂量是 0.5ml,自家宝宝打的是 0.25ml。
第一反应就是:“是不是打少了?那还能保护得住吗?”
其实,这里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:
0.25ml不是“打少了”,而是小剂量的疫苗,完全可以产生大大的保护作用。
不瞒你说,这是华兰生物专门为低龄宝宝设计的流感疫苗,并不是所有产品都有。
也是目前全国唯一为6~35月龄宝宝设计的专属剂型流感疫苗。
宝宝接种了可以产生足够抗体,也是更安全、也更符合身体节奏的做法。
在家长们选择疫苗的时候,一定要把这一点考虑进去:
疫苗剂量不是打得多才好,而是打得对才好??
从接种方式上怎么选?
针剂vs鼻喷
目前儿童流感疫苗主要有两种接种方式:
通过肌肉注射进入体内,激发免疫反应,是目前最常见、覆盖人群最广的一类。
有三价和四价可以选择,四价流感疫苗比三价多预防一种流感病毒的亚型。
不用打针,通过鼻腔黏膜吸收启动免疫,适合怕打针的孩子。
目前只有三价流感疫苗,大家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适合的疫苗类型。
但要注意:鼻喷不是人人都适用
①有年龄限制:仅限3~17岁的孩子接种。
②接种时间间隔:近期打过其他减毒活疫苗(如水痘疫苗、麻腮风疫苗等)的孩子,需要至少间隔28天。
③接种禁忌较多,鼻炎患者不能接种;严重鼻塞会影响疫苗效果。
指南怎么说?
打个总结:最新的《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》明确指出:
“对符合条件的人群,可接种任意一种流感疫苗,无优先推荐。”
也就是说,不论是哪款疫苗,只要符合年龄段和身体条件,都是安全有效的选择。
宝宝接种安全吗?
副作用会不会很多?
聊到流感疫苗,总有家长会担心:
“我家娃上次打完胳膊红了好几天,是不是不太安全?”
“有没有可能打完发烧?”
其实这些问题很正常,毕竟给孩子接种,我们都希望又有效又安心。
先来吃颗定心丸
流感疫苗整体是安全的
简单来说,流感疫苗的安全性是经过长期验证的。
绝大多数孩子接种后不会有明显不适,即使出现轻微反应,很快会自行缓解了。
《流感疫苗接种技术指南》也明确指出:
“接种流感疫苗是安全的,大多数不良反应为轻微的局部反应或短暂的全身症状,一般1~2天内可自行缓解。”
常见反应有哪些
我们可以怎么应对?
大部分孩子的反应都属于“免疫反应正在建立的表现”,并不影响疫苗效果。
家长不必过度担忧,但提前了解+对症护理,能帮助孩子更舒适度过接种期。
声明: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,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观点,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投资有风险,需谨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