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ov-1000-75
京华网
京华网  >   时尚  >  正文

原标题:他的年收入翻了几十倍

评论

晒账本

36岁,广州务工,月收入900元

38岁,回乡养鱼,月收入1200元,另加1万元/年的分红

46岁,在泸州市龙马潭区买了电梯房,买了小轿车

50岁,承包300多亩鱼塘,年产值超90万元

8月3日上午8时,泸州市龙马潭区双加镇大冲头村42公里鱼塘,气温直逼36℃。双加社区居民、大冲头村大春生态渔业合作社社长刘治学系着蓝色防水围腰,光脚踏在木质小船上,穿行在鱼塘中,双手不断将挂在竹竿上的渔网取下、收回。

“要不还是整把伞来打起?”刘治学随口一问。

“打啥子伞哦,都那么黑了,还注意这些?”岸边,同伴们“调侃”,逗得大家哈哈大笑。说笑声中,渔网渐起,网中的鱼儿蹦得老高。

靠岸后,刘治学一行人,将网中的鱼儿分类挑拣进蓝色大桶中等待运输。因鱼实在太多,“拣鱼”这样看似简单的步骤,也持续了两个多小时。

11时,捕鱼进入尾声,刘治学拿起记账本扫了一眼,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,“今天这口鱼塘捞了1.2万斤鱼,7000斤卖到贵州,5000斤卖给泸州海吉星农产品批发市场。都是合作社的老客户咯,鱼养得好,生意就好,自然有钱赚。”

12年前,在老乡孙大春的召集下,38岁的刘治学从广东回到家乡养鱼。“孙大春想在村里搞个养鱼合作社,喊我们回来帮他。每个月给我们1200元的工资,比在广州打工还多300元。我觉得条件不错,就回来了”。

一亩塘投多少尾鱼、各品种的配比是多少,如何投料,如何捕鱼……回乡后,刘治学跟着孙大春学养鱼技术。在反复练习、摸索后,第二年5月,刘治学负责的两口鱼塘迎来丰收。技术有了,收入也渐渐稳定,刘治学开始自己承包鱼塘养鱼。如今,他流转了300多亩鱼塘,年产值超90余万元。然而,刘治学也遇到过因供氧不足、喂养不当等导致鱼翻塘的情况。“有次停电,鱼塘的增氧机停了,5000多斤鱼全部缺氧翻塘,亏了好几万。之后,我们就给每口鱼塘配上发电机。”在刘治学看来,每一次失败,都是吸取教训的过程,“没得啥子,总结经验嘛。”

与此同时,大春生态渔业合作社也在不断壮大——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100多人,流转了6000多亩鱼塘,带动周边1800余户发展水产养殖。

2019年,刘治学接过合作社社长的接力棒。他深知只有了解最新的养殖技术和市场环境,才能养好鱼、卖好鱼。因此,合作社每两个月就会开展集中交流,有时还会从成都邀请水产专家来给成员和村民上课。在专家的建议下,今年,合作社引入桂鱼、鲈鱼等名优品种进行养殖试点,并规划几百亩鱼塘实行“鱼菜共生”综合种养,在不占用更多土地资源的情况下,为农户增收。

因鱼致富的刘治学不是个案,而是缩影。2015年,双加镇启动“十里渔湾”项目,建设以生态渔业养殖为基础、乡村旅游为特色的新农村示范带,老百姓的腰包越来越鼓。如今,星罗棋布的鱼塘绵延在1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,犹如数百颗大大小小的珍珠镶嵌在绿水青山间。

“38岁时,我一穷二白。现在50岁了,有车有房,还有300多亩鱼塘,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。”说着,刘治学再次系上围腰,卷起裤腿,与同伴前往另一口鱼塘打鱼。(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范芮菱)



声明: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,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观点,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投资有风险,需谨慎。

ad11
bottom1 bottom3 2015123002 cert2017 dbtp01 ft02

注:凡注明来源非本站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
京华网致力于资讯传播,希望建立合作关系。若有任何不当请我们,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。

http://www.jhar.cn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

版权为京华网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